国投泰康信托研究院|每周资讯(总第45期)
日期: 2022-08-12
每周资讯
2022年第31期
一、宏观形势
1、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价格数据
8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价格数据。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2022年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2%,涨幅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1.3%。
简评:目前通胀处于舒适阶段,CPI温和上涨,PPI快速回落,PPI-CPI剪刀差收窄,上游挤压中下游利润情况有所缓解。其中,CPI同比涨幅略有所扩大,畜肉和猪肉价格是主要影响因素,前期生猪产能去化开始显现,并且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随着常态化防疫政策的推进,疫情趋稳消费需求有所增加;PPI同比涨幅大幅回落,主因是当前欧美等多国收紧金融条件,市场对欧美经济衰退产生担忧,经济下行导致需求有所减弱,国际能源价格震荡下行,原油、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往后看,随着新一轮猪周期的开启,CPI将继续温和上行。欧美进一步加息抑制高通胀,海外需求支撑减弱,叠加去年高基数的影响,预计下半年PPI将会出现持续回落,减轻中下游企业原材料成本压力。
2、海关总署公布7月进出口数据
8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7月外贸数据。今年1-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出口13.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7%;进口10.23万亿元,同比增长5.3%。海关统计显示,1-7月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15.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5%。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3.53万亿元、3.23万亿元和2.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8.9%和11.8%。东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合计进出口8.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比上半年增速加快2.5个百分点。
简评:7月出口保持高韧性,增速与6月持平,主要源自东盟和价格贡献。从国别贡献上分析,东盟高景气复苏成为出口增速的主要贡献,美国的拉动作用减弱;从量价特征上分析,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由去年的数量主导切换至今年的价格主导;从结构性特征分析,机电产品继续拉动出口增速,汽车出口进一步增长,成为结构性亮点。往后看,市场预期年内出口整体呈现小幅回落,不过保持一定韧性。一是价格贡献因素不可忽视,考虑到当下价格处于较高位置,预计年内出口的回落幅度可能比较有限;二是市场对外需存在预期差,随着海外央行收紧金融条件,市场预期海外需求会有所收缩,不过海外经济尚无出现衰退迹象,并未发生实质衰退。
3、美国通胀超预期放缓
8月10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美国7月CPI同比上涨8.5%,好于市场预期的8.7%,较前值的9.1%大幅回落60个基点。7月CPI环比上涨0%,同样好于市场预期的0.2%,增速较前值的1.2%大幅回落。市场高度关注的核心通胀率同样好于预期。数据显示,在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同比上涨5.9%,好于市场预期的6.1%,与前值持平。核心通胀环比上涨0.3%,好于市场预期的0.5%,较前值0.7%大幅回落。
二、金融热点
1、央行发布《2022年第2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8月10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相比于上季度,二季度报告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安排更加强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安排,《报告》提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最好结果。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预计今年物价涨幅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有望实现全年CPI平均涨幅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
简评:鉴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需求弱,我国货币政策仍未到转向的时候,货币政策在发力方式、节奏和力度的把握上需进行综合考虑。政策重心仍在于有效提振需求,通过保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实现宽信用、促投资、稳增长的效果。
三、产业观察
1、工信部:上半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50%
今年上半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和下游旺盛需求带动下,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主要指标实现高速增长。根据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上半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超过280吉瓦时,同比增长150%,全行业收入突破4800亿元。在锂离子电池环节,上半年储能电池产量达到32吉瓦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约110吉瓦时。锂离子电池产品出口同比增长75%。
锂离子电池产业主要指标的增长,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紧密相关。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
2、7月乘联会发布7月乘用车销售数据,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超市场预期
8月9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发布数据。数据显示,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56.4万辆,同比增长123.7%,批发渗透率达到26.4%,同比提升9.8个百分点;零售销量为48.6万辆,同比增长117.3%,零售渗透率达到26.7%,同比提升11.9个百分点。1月至7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量为303万辆,同比增长123.0%。2022年前七个月的批发量接近2021年水平。7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继续走强,零售销量达到85万辆,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4%,市场份额达到47.4%,同比增长4.8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出口成新亮点,7月乘联会统计口径下的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22.6万辆,同比增长76%,环比增长19%。基于对市场情况的动态判断,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乘联会上调对全年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预测数据,从550万辆调整至600万辆。
简评:5月底,部分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出台后,市场担忧新能源汽车消费受到冲击。实际上,油价走高强化了电动汽车的成本优势,叠加各地出台的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新能源汽车需求表现硬朗。后续随着新能源车新品的持续推出,部分企业的产能提升工程逐步完成,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预计将保持环比持续增长的良好局面。
四、境外观点
1、高盛:通胀降温,但现在赌美联储转向还太早
美国通胀降温,高盛表示,市场现在就开始交易美联储全面转向为时尚早。当前的金融循环结构尚未完全打破,近期的风险是风险资产可能会出现逆转——这一过程显然已经开始,但可能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的空间。具体而言,高盛对通胀的持续性依然保持担忧,美联储未来的措施仍将推高债券收益率,并且收益率倒挂的现象将继续维持甚至进一步走阔;美元也将获得新的支持,股票和信贷市场将会面临下行压力。市场对即将到来的衰退过于担心,但增长前景改善得越多,美联储就越需要确保金融状况保持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