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泰康信托研究院 | 每周经济观察(第5期)

日期: 2021-10-29

每周资讯

2021年第5

一、信托动态

1、赖秀福:推动信托法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在金融时报撰文表示,当前迫切需要《信托法》在不断完善和深入贯彻的基础上更好发挥作用。《信托法》是我国信托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法律保障,在明确信托法律关系、校准信托市场定位和规范信托各方行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信托法》本身内容以及配套机制上仍有待完善和补齐,在贯彻执行上也有待加强。

简评:在《信托法》施行二十周年之际,社会相关各界对《信托法》的实施情况、短板不足等问题发起了广泛讨论。所得结论也已形成基本共识,主要集中在《信托法》的贯彻执行效果不足、相关配套制度(尤其是财产登记)有待完善等方面,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信托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监管及社会各界对《信托法》的认识逐步达成统一,《信托法》的修改完善将得到实质性推动,信托行业转型发展也将迎来新机遇。

二、宏观形势

1、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近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拟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大力发展新能源。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简评:《方案》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对推进碳达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详细规划了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目标任务,其中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与环保行业直接相关。《方案》还强调了要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降低填埋比例等,利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

2、世行预计:能源价格2021年比去年高80%以上

世界银行在《大宗商品市场展望》预计能源价格2021年比去年高80%以上,2022年将继续居于高位,但下半年随着供应紧张状况缓解将开始下落。预计包括农产品和金属在内的非能源价格在今年强势上涨后2022年将回落。世行预计2021年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70美元,预计2022年达到每桶74美元。

3、名家观点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中国经济的三个循环

徐高认为中国经济首先是市场经济自身的循环,从产出、收入到需求,但目前因为需求不足导致内循环运转不畅。中国经济运行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外循环来带动,如果外循环不好就会导致经济比较差。外循环在过去20年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大周期,但内需在国内失当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出现了过度冷却。如果想走出现在的困局,关键在于通过改善第三个循环来扩大内需。具体地,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实现企业与居民之间的收入循环,尤其是国有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循环,进而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费。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美国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三大借鉴意义

美国房地产税近似等价于财产税,重在补充地方政府税源,财力越弱地区对房地产税依赖越强,调节房地产市场、经济等领域的作用有限。美国房地产税征管经验对我国财税改革有三大借鉴意义:一是房地产税对低层级政府财力支持力度较大;二是应统筹兼顾房地产税和所得税的税制设计,促进共同富裕;三是发挥地方积极性,因地制宜地推进房地产税发挥调节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三、金融热点

1、国务院将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

10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国务院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统筹考虑深化试点与统一立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情况确定试点地区,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简评:202110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做好试点工作。间隔不到一个月,房产税改革试点应声而出,市场对房地产税反映较为强烈。早在2011年,上海、重庆便开展了房产税试点。分析来看,我们认为房地产税短期内不会对我国税收体系产生有大的影响,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也有限。房地产税仅为一个调节因素,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主要仍取决于供求关系。

2、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煤炭价格干预的具体措施

10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召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部分重点煤炭企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对煤炭价格实施干预的具体措施。会议听取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部分重点煤炭生产企业关于当前煤炭市场和价格有关情况,并结合前期组织开展的煤炭生产成本调查,重点讨论了对煤炭价格进行干预的相关措施,包括干预范围、干预方式、价格水平、实施时间,以及保障措施等具体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密切关注煤炭市场和价格变化情况,结合有关方面意见建议,进一步研究完善价格干预措施。

简评:近年来煤炭行业加速“去产能”,大量落后产能停业关闭,但新增先进产能未能及时跟上,新能源供给尚不足以支撑社会需要。以往情况,国内煤炭市场的缺口会通过进口煤来补充,但受国际形势和新冠疫情影响,航运市场运费持续上涨,进口煤成本不断走高。上述情况叠加促使国内煤炭价格飙升。从全国范围看,随着煤炭产能的逐步释放,煤炭供给大幅增加是可以预期的,只不过政策效应的显现仍需要一个过程。

3、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前三季度新募基金总额达1.27万亿

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迎来强势反弹。前三季度新募基金总额达1.27万亿,同比上升50%;总投资额超过1万亿,增长超70%。另外,从今年IPO公司看,VCPEIPO企业中的渗透率占到了72%,创投力量在很多科创企业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高瓴、红杉中国等表示,今年投资节奏明显加快,越来越关注硬科技领域,看好北交所等渠道,但短期过热推高芯片半导体等估值,PE/VC更关注合理估值和长线布局。

简评:当前,芯片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AI与未来计算、先进制造等在内的领域中新一轮技术浪潮正在兴起,这里面涌现出一批专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创投市场的科技主题愈发清晰,早期投资节奏明显加快。

四、产业观察

新能源领域

1、中电联: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进一步提升

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21年三季度全国电力供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全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8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1.4亿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1.2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7.3%,比2020年底提高2.5个百分点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及比重预计将首次超过煤电。

简评:未来,电力市场将持续发挥枢纽作用。从市场交易体量来看,市场化交易电量未来有望进一步增长;从市场交易方式看,目前省内交易仍占大部分,将来有望实现更为统一的全国性电力交易市场。与此同时,绿电交易市场景气度不断提升,电力市场对新能源运营商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凸显。

2、比亚迪电池带头涨价

比亚迪一份流出的《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显示,从111日起,将上调CO8M等电池的产品单价,且统一上涨不低于20%。至于之前所有未执行完成的旧合同订单,系统将统一做关闭取消处理。

简评:原材料的疯涨和缺货,使得动力电池的成本跟着水涨船高,这是导致比亚迪电池涨价主要原因。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代表车企,比亚迪选择价格上调,这也预示着后续其他电池厂势必会跟进涨价。数据显示,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比亚迪在2021年上半年的业绩喜忧参半,营收上涨五成,但净利润却下滑三成。

TMT领域

1、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2.4万亿元

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表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突破2.4万亿元,相关专利累计申请数量突破万件,基本形成覆盖智能感知、信息传输处理、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简评: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步伐的加快,物联网已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将物联网纳入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双碳领域

1、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国务院新闻办1027日发表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介绍,20217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193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约1765万吨,累计成交金额约8.01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简评:2011年起,我国便在北京、上海、重庆等7个省市启动碳排放交易地方试点,碳市场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碳减排关系提供了有效途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落实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

2、刘桂平:金融服务“双碳”目标要做好四件事

央行副行长刘桂平日前在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绿色金融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大有可为需做好以下四件事:一是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二是有序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前瞻性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金融稳定问题;三是不断强化碳市场功能,运用金融的力量推动碳定价机制建立完善并高效运行;四是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配合,有效形成政策合力。

养老领域

1工信部等三部委:进一步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计划提出,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的集成应用,丰富养老服务种类,提升养老服务效率。重点面向家庭养老床位、智慧助老餐厅、智慧养老院,打造智慧化解决方案,创新互联网+养老、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老年人能力评估等智慧养老服务。到2025年,切实缩小老年数字鸿沟

简评:智慧健康养老是指融合信息技术和产品,通过采集和分析人体体征、居家环境等数据,实现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分析处理,从而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健康养老模式。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创新引领和融合带动作用,对改善民生、培育经济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
作者: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3/27 16: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