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宣教 | 瑞金星火渐燎原——红色金融的诞生(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清朗金融网络环境,根据监管要求,即日起,“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正式实施,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也将在9月持续开展宣传活动!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重视发挥金融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事业中的作用。


红色金融萌芽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逐步发动和领导农民运动,并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组织革命统一战线。红色金融就是在农民运动中萌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协会在一些地方兴办了农民银行等金融机构,例如浙江省萧山衙前信用合作社、湖南省衡山县柴山洲特别区农民银行、湖南省浏阳县浏东平民银行等。这些金融机构发行了货币,开办了信贷等金融业务,虽然时间较短,范围较小,但意义重大。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寻求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在经济、金融方面的有益探索,为以后革命根据地银行的建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个农村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或工农政权。这一时期,包括中央苏区在内的8个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了金融机构,共发行了96种货币,广泛开展了金融业务,例如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东固平民银行和东固银行,赣南革命根据地的江西工农银行和江西印刷所,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信用合作社和闽西工农银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石首农业银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陕甘边区农民合作银行等,这些金融机构有力地配合了根据地红色政权的巩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随后通过决议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以下简称“国家银行”),并发行货币。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毛泽民负责筹备国家银行,并调闽西工农银行会计科长曹菊如协助,还有其他3名工作人员。经过两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备,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叶坪村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创办的国家银行,是工农民主政权的第一家国家银行。

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章程》(以下简称《章程》)。《章程》对国家银行的性质、宗旨、隶属关系、业务范围、资本、收益分配及组织管理等作出简洁而明确的规定,创立了红色金融史上首部国家银行法。

国家银行成立后,各根据地苏维埃银行或工农银行改组为国家银行的 分行。国家银行内部机构和分支机构不断健全和扩充,到1934年10月长征前,总行设有总务、业务两个处,共有营业、会计、出纳、管理、文书、券务等多个科室,工作人员增加到五十多名。由于代理金库的职权,分支机构得以迅速延伸,总行下辖福建分行、江西分行、分金库,1个瑞金直属支行,在福建白砂、南阳,江西瑞金等地设立4个兑换处,在白砂、南阳、瑞金、兴国等地设立5个金银收买处,在各县苏维埃政府、红军部队设立几十个货币兑换处。与分布在中央苏区各地的农村信用社,形成了总行——省分行——县支行、直属支行、农村信用社的组织架构。在临时中央政府的重视和帮扶下,县区乡信用合作社相继成立,向农民、生产合作社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此外,因湘赣、湘鄂西根据地与中央革命根据地处于分割状态,虽然成立国家银行湘赣省分行、国家银行湘鄂西特区分行,但是其业务与国家银行仍是相互独立,独立发行货币、各自经营。

在中央苏区根据地形成前,湘赣永新、江西兴国地区都建有银元造币厂。1932年春,兴国东村造币厂迁到瑞金,改为中央造币厂,铸造银元、银毫、铜板,后来中央造币厂的规模逐步扩大。中央印刷厂于1931年成立,由东固印刷厂和兴国印刷厂合并组成,曾印制5分、1角、2角、5角、1元五种银票。

国家银行成立最初,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启动资金急缺。没有启动资金,一切业务无从谈起。按照《章程》规定,财政应拨款100万元建立国家银行,但财经委员会实际拨付的启动基金仅有20万元。为了充实国家银行的资金实力,每逢红军有重大作战行动,国家银行都会组织人员随部队到前方筹粮筹款。行长毛泽民亲自兼任国家银行业务处长一职,想方设法地搞生产,淘金、熬盐、炼铁、造纸、打造农具等。

声明:本文综合自中国金融思想战线相关内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入市需理智,理财需谨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依据。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3/27 1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