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宣教周|认清代理维权套路,远离金融黑灰产
近年来,“反催收”“征信修复”“债务优化”等非法代理中介乱象愈演愈烈,阻断了消费者与金融机构间的正常沟通渠道,不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更严重扰乱金融秩序。
起底代理维权黑灰产
近日,蓝鲸新闻报道的《起底百亿代理维权黑产:伪造病例、恶意投诉反催收,有团队年砸“9位数”投广告》,揭开了“代理维权”黑灰产业链内幕。
蓝鲸新闻记者以负债者身份通过某社交平台帖子进行咨询,在前期沟通中,代理维权团队会详细询问客户的负债情况,随后按欠款金额给出明确报价。以记者暗访的团队为例,其收费标准为债务总额的2%,10万元的债务需支付2000元服务费。而这些团队所提供的“服务”,实则是教债务人伪造重症证明、经济困难证明等材料,使用钓鱼话术、恶意投诉等手段诱导或代替消费者违规投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号称“法务咨询”的账号背后,往往并非真正的律师团队,而是一些不具备法律执业资质的小型咨询公司。为骗取客户信任,他们在沟通中刻意使用专业话术,包装“律师团队”的假象。当记者追问具体“反催收”操作手法时,对方却语焉不详,只是反复强调“有特殊渠道、与平台有合作”等模糊说辞。蓝鲸新闻指出,这种有组织、规模化的恶意代理维权行为已形成完整的黑灰产业链条。
从业者数百万、规模超2800亿
马上消费金融、西南政法大学联合发布的《中国金融黑灰产治理研究报告2025》显示,2025年一季度,金融黑灰产规模已突破2800亿元,较2021年增长超10倍,而其从业人员在2024年就已超800万人,年复合增长率87%。
从获客引流到伪造材料再到恶意投诉,金融黑灰产业的作案手法日趋专业化、隐蔽化,已成为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重大隐患。
多部门协同发力,治理成效初显
为遏制金融“黑灰产”蔓延态势,国家及地方多部门、金融机构协同发力,开展集群打击、强化科技赋能、推进源头治理,初步构建起全方位防控体系。
2025年3月,公安部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部署,开展为期6个月的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工作,重点整治非法存贷款中介、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信用卡领域不正当反催收等行为。
国家网信办会同金融管理部门,依法关停“小北呦”“全国助你贷”等一批诱导、教唆金融消费者采用涉嫌违法违规手段维权的违规账号。
依法维权,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消费者在遇到金融消费纠纷时,应通过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监管部门投诉热线、调解、司法诉讼等合法途径反映诉求,依法依规维护自身权益。对“逾期法律咨询”“专业征信修复”等话术保持警惕,切勿轻信“内部渠道”“特殊关系”等虚假宣传,更不要随意透露个人隐私信息,远离非法代理维权陷阱。